贴片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成
最简单的贴片电容器是由两端的极板和中间的绝缘电介质构成的。通电后,极板带电,形成电压(电势差),但是由于中间的绝缘物质,所以整个电容器是不导电的。不过,这样的情况是在没有超过电容器的临界电压(击穿电压)的前提条件下。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是相对绝缘的,当物质两端的电压加大到一定程度后,物质都是可以导电的,我们称这个电压叫击穿电压。电容也不例外,电容器被击穿后,就不是绝缘体了,不过在很多时候,轴向电压这样的电压在电路中是见不到的。所以都是在击穿电压以下工作的,可以被当作绝缘体看。但是,轴向电容在交流电路中,因为电流的方向是随时间成一定的函数关系变化的。而电容器充电点的过程是有时间的,这个时候,在极板间形成变化的电场,而这个电场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实际上,电流是通过场的形式在电容器间通过的。

将两平行导电极板隔以绝缘物质而具有储存电荷能力的器材,称之为电容器。导电极板称为电容之电极,绝缘物质称为电介质。
电容量是用来表示电容器能储蓄电荷的能力。各种电容器,因导体的大小形状材质及板间距离与介质种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电容量,但所能储蓄的电荷量Q与其他电位V系成正比,即Q=CV,C为常数是电容器之电容量,简称电容。C=Q/V电容的单位为伏特。